近期中国OLED的快速发展
近期中国OLED的快速发展
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 推动OLED产业快速发展
2015年OLED产业营收达到124亿美元,同比增长35%,其中AMOLED面板产值达到118亿美元,同比增长36%。OLED电视面板出货量达到40万片,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。2016年,AMOLED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亿美元,OLED电视预期出货量接近90万台。随着OLED显示在电视、手机、显示器、可穿戴设备、平板电脑以及车载显示应用的逐渐深入,2020年OLED显示将有望占据整体市场份额的30%以上。
限制AMOLED应用的两大难题已基本解决。成本和寿命是限制OLED应用的两大主要问题,成本方面,随着OLED产线量产进程推进和良率不断提升,OLED面板制造成本不断降低,性价比甚至优于LCD。据IHS统计,2016年第一季度,5.5英寸全高清(FHD)智能手机用OLED面板成本价格已下降到14.72美元,低于低温多晶硅液晶显示(LTPS-LCD)的15.96美元。寿命方面,由于OLED需要红绿蓝三种材料在电流的驱动下主动发光形成像素,三种材料的老化程度不同将会导致亮度衰减过程中出现偏色。目前通过应用非均匀子像素排列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,同时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在优化屏幕的使用寿命。例如我国台湾地区工研院研发的OLED表面电浆耦合增益技术,这种新型OLED结构可以将绿光材料的发光频谱转换为蓝光,与传统结构相比,可将寿命提升27倍。
柔性AMOLED为智能终端产品创新提供新的方向。与液晶材料、玻璃基板作为显示核心的LCD技术不同,固态发光的AMOLED可以采用聚合物作为显示基板,是实现柔性显示的最佳技术路径,不仅能够提升显示器件的便携性、安全性,同时可以进一步激发智能产品结构、UI和应用程序的设计潜力。根据弯曲的程度不同,柔性显示可分为固定曲面、重复卷曲、可折叠、可任意弯曲、可自由拉伸等多种类型,其研发难度逐步提升。目前固定曲面和重复卷曲的柔性基板、柔性薄膜晶体管(TFT)制备、有机材料成膜、薄膜封装等关键技术开发都已基本完成,相关产品也已上市,如三星的edge和fit系列产品、苹果Apple Watch等,都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。随着自由度更大的柔性技术取得突破,必将进一步推动AMOLED的发展。
应用拓展倒逼AMOLED技术加速创新。新兴产品诸如智能手表、虚拟现实产品(VR)、车载等领域对显示技术的特殊需求也推动了AMOELD技术的加速创新。智能手表需要屏幕柔性化,已获得更大的设计自由度和更丰富的产品设计方案。OLED的高刷新率和快速响应速度则可以解决VR产品因延时带来的眩晕感,目前Oculus Rift、HTC Vive和Sony Project均采用90Hz以上刷新率的AMOLED屏。据IHS预计,2016年应用在VR的OLED面板出货将增长119%,达到360万片。此外,AMOLED的高对比度、柔性、安全、宽温度范围特性使其在车载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2016年CES上,奥迪公司推出带有触控和手势控制的14.1英寸的AMOLED显示屏作为虚拟仪表盘解决方案。
将对以LCD为主的显示产业格局带来巨大冲击
在中小尺寸显示市场,OLED不断拉近与LCD的距离。据IHS统计,2016年第一季度,智能手机用AMOLED显示屏出货量为8700块,占全球手机面板出货量的30%左右,其中三星占据了97.7%的市场份额。凭借在AMOLED领域的优势,三星显示器公司成为全球中小尺寸面板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。为应对中小尺寸市场格局的变化,全球各大面板企业纷纷加速在OLED的投资,三星和LGD多条产线先后落地;富士康整合夏普后,在面板方面计划投入2600亿日元,其中75%的资金将用于OLED研发和量产,目标直指苹果的iPhone。国内京东方、天马等企业也先后宣布建设6代AMOLED面板生产线,投资金额接近600亿元。
相信再过几年OLED有望代替TFT-LCD屏,因为OLED屏不需要用到LED背光源